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法寶講座青年系列 跨出舒適圈後的人生超展開
2021-08-22
法寶堂八月分線上法寶講座青年系列,8月15日由城市浪人創辦人張希慈,主講「跨出舒適圈後的人生超展開」,佛光山叢林學院知竺法師擔任引言和提問。張希慈分享從創業,以及最近2年在工作、生活上巨大的轉變,以「工作」、「生活」二大主題分享關於跨出舒適圈的故事,和探討有關生命的本質,以及找自己的過程。
張希慈大學畢業時創辦城市浪人,1年前交棒後成為斜槓的自由工作者。在工作上是主持、顧問、寫作、企畫,在生活上正進行遠距離戀愛、熱愛舞蹈、熱心當義工、經營個人粉絲專頁,另外也關注性別平等議題。如此多元的生活和工作,和他勇於跨出舒適圈有很大關係。
張希慈在「生活」、「工作」各列出15個故事,聽眾線上投票選擇最想要聆聽的。在「生活」上,分享跟喜歡的男生告白被拒絕,且總共發生四次。在旅行中遇到一個來自澳洲的男生,有意讓他知道對他的好感,之後告白數次,連續被回「不可能」。直到有次很認真的問,如果認為不應該這樣繼續下去,那就不會一再嘗試。對方回應:「可以試著交往看看。」張希慈說,被拒絕是很好的EQ訓練,「喜歡別人,但別人不一定喜歡你,這不代表你不好,即使被拒絕,都無損於在生命中遇到一個很好的人的事實。」
分享在「工作」上曾「獨自帶一條土司飛到澳洲墨爾本敲一間公司的門尬聊」,張希慈的創業項目主要是帶領青年如何認識自己,為此大量閱讀相關書籍,英國作家艾倫‧狄波頓的《人生學校》系列當中的人生態度讓他深受啟發,這位作家並成立「人生學校」,讓他心生一探究竟的念頭,並決定去一趟澳洲墨爾本拜訪當地的分校。
但買了機票後就再也沒多餘的錢,他帶著一個包包裝著在台灣買的一條土司,在當地找接待背包客的家庭,以google地圖搜尋,終於抵達目的地。對方知道他的來意後,一副不可置信,但不久就聊起他們所做的事。「當要和陌生人搭訕,開啟對話時,往往會很焦慮,擔心對方是不是覺得我很怪,但也許人家和你預設的反應是不同的。」
關於職場的性別歧視,以及如何繼續堅持做自己的路,由於非營利事業需募款,他常常單槍匹馬去提案,但對方見他是一個女生,常會有不尊重的情況。從擔心撕破臉,到選擇不花時間在這些人身上,這些經歷影響他關注性別平等議題,發現這是普遍存在的情況,更深感教育的重要。
張希慈說,不同階段所認知的「生命的本質」差異很大,剛創業時,心懷著遠大目標要完成的使命感,到這2年發現人生是「接納所有的狀態」,之前很長時間都是處於高度焦慮狀態,直到健康亮起了紅燈,才發現一直沒辦法接納自己可以休息或暫停,現在覺得就算「停下來」也是很有價值。
而「找自己」是一輩子的題目,有人甚至到了50歲突然不知自己要什麼,發生所謂「中年危機」,也有20幾歲就遇到這種高度恐慌,而張希慈比別人發生的更早。國中時班上有個男同學因家境、功課不好,是別人定義的壞孩子,但他看到那男生很多優點,學習不彰是受限先天條件。反觀自己家境無虞、功課好,是大家稱讚的好學生,「可是別人怎不會看到我的缺點?」從那時候開始疑惑:「這公平嗎?」
高一參加人文社會科學營隊,知道有「社會學」這門領域,所學是在改善社會的不平等。17歲時決定念社會系,然而一般認為這是在搞社運、反社會。一想到喜歡的卻不被接納,高二時就擔心會不會畢業即失業?於是請教許多學長姐,從中取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談。
曾被人說是在教壞別人,還有人說太過信任別人不好。「但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跨出舒適圈,如果是對的事就會勇敢嘗試。」張希慈說:「真正的勇敢不是高空彈跳、跳傘的冒險,真正的勇敢是接納有缺陷的自己,且在這樣的狀態下,做真正重要的事。」
張希慈大學畢業時創辦城市浪人,1年前交棒後成為斜槓的自由工作者。在工作上是主持、顧問、寫作、企畫,在生活上正進行遠距離戀愛、熱愛舞蹈、熱心當義工、經營個人粉絲專頁,另外也關注性別平等議題。如此多元的生活和工作,和他勇於跨出舒適圈有很大關係。
張希慈在「生活」、「工作」各列出15個故事,聽眾線上投票選擇最想要聆聽的。在「生活」上,分享跟喜歡的男生告白被拒絕,且總共發生四次。在旅行中遇到一個來自澳洲的男生,有意讓他知道對他的好感,之後告白數次,連續被回「不可能」。直到有次很認真的問,如果認為不應該這樣繼續下去,那就不會一再嘗試。對方回應:「可以試著交往看看。」張希慈說,被拒絕是很好的EQ訓練,「喜歡別人,但別人不一定喜歡你,這不代表你不好,即使被拒絕,都無損於在生命中遇到一個很好的人的事實。」
分享在「工作」上曾「獨自帶一條土司飛到澳洲墨爾本敲一間公司的門尬聊」,張希慈的創業項目主要是帶領青年如何認識自己,為此大量閱讀相關書籍,英國作家艾倫‧狄波頓的《人生學校》系列當中的人生態度讓他深受啟發,這位作家並成立「人生學校」,讓他心生一探究竟的念頭,並決定去一趟澳洲墨爾本拜訪當地的分校。
但買了機票後就再也沒多餘的錢,他帶著一個包包裝著在台灣買的一條土司,在當地找接待背包客的家庭,以google地圖搜尋,終於抵達目的地。對方知道他的來意後,一副不可置信,但不久就聊起他們所做的事。「當要和陌生人搭訕,開啟對話時,往往會很焦慮,擔心對方是不是覺得我很怪,但也許人家和你預設的反應是不同的。」
關於職場的性別歧視,以及如何繼續堅持做自己的路,由於非營利事業需募款,他常常單槍匹馬去提案,但對方見他是一個女生,常會有不尊重的情況。從擔心撕破臉,到選擇不花時間在這些人身上,這些經歷影響他關注性別平等議題,發現這是普遍存在的情況,更深感教育的重要。
張希慈說,不同階段所認知的「生命的本質」差異很大,剛創業時,心懷著遠大目標要完成的使命感,到這2年發現人生是「接納所有的狀態」,之前很長時間都是處於高度焦慮狀態,直到健康亮起了紅燈,才發現一直沒辦法接納自己可以休息或暫停,現在覺得就算「停下來」也是很有價值。
而「找自己」是一輩子的題目,有人甚至到了50歲突然不知自己要什麼,發生所謂「中年危機」,也有20幾歲就遇到這種高度恐慌,而張希慈比別人發生的更早。國中時班上有個男同學因家境、功課不好,是別人定義的壞孩子,但他看到那男生很多優點,學習不彰是受限先天條件。反觀自己家境無虞、功課好,是大家稱讚的好學生,「可是別人怎不會看到我的缺點?」從那時候開始疑惑:「這公平嗎?」
高一參加人文社會科學營隊,知道有「社會學」這門領域,所學是在改善社會的不平等。17歲時決定念社會系,然而一般認為這是在搞社運、反社會。一想到喜歡的卻不被接納,高二時就擔心會不會畢業即失業?於是請教許多學長姐,從中取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談。
曾被人說是在教壞別人,還有人說太過信任別人不好。「但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跨出舒適圈,如果是對的事就會勇敢嘗試。」張希慈說:「真正的勇敢不是高空彈跳、跳傘的冒險,真正的勇敢是接納有缺陷的自己,且在這樣的狀態下,做真正重要的事。」
最新消息
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結業典禮 人間佛教教育邁入新里程碑
2025-08-15「一花一世界萬年吉祥」林洪玉秀個展 普賢寺銀花熠熠生輝
2025-08-15COLEGIO DESIREES參訪智利佛光山 實踐三好四給啟發心靈之旅
2025-08-15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4
2025-08-15佛光青年走進南非校園 三好精神生根發芽
2025-08-14佛光西來學校 以文化與品格教育培養國際視野青年
2025-08-14紐澤西佛光會 關懷清寒學童
2025-08-14禪修為禮 南天寺佛化婚禮展現人間佛教包容性
2025-08-14佛羅里達協會攜手美猴王 文化交流西遊記
2025-08-14多倫多佛光山29周年紀念活動 護法信徒話說當年
2025-08-14
相
關
消
息